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真好伤心 (第1/2页)
第172章 真好伤心 因为丝丝的公公一代是来自于崇明,那里有很多的亲戚,可以对丝丝母亲有照顾的便利。当时,丝丝母亲就住在丝丝父亲的家里。 毕竟两个人的母亲是嫡亲姐妹,这样应该说是公公良苦用心的安排。当时父亲在崇明做教师,母亲则在农场里干活,公公当时的用意,就有意想到女儿嫁给丝丝的父亲,其实,丝丝可以感觉到,父亲与母亲一直没有培养出感情来。 也许本能上过分亲近的血缘关系,使父亲与母亲产生了一种排斥,知青生活是平淡而清苦的,根本没有产生浪漫的可能。 两个青年人吃住在一起,但关系却很冷漠。文革结束,第一年全国统考,父亲毕竟当过教师,有一定的数理化功底,公公从上海寄了一套当时一书难求的“自学丛书”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正是当年从农门跳进“龙门”的一种典型。 但是,丝丝父亲家太穷了,供奉大学的资金却是由丝丝的公公出的。大学毕业,公公不由分说,招集崇明的亲戚来上海,公开宣布了这门亲事。两个并不相爱的男女,就在公公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这就是丝丝了解到的父母亲的大致情况,后来父亲与母亲闹离婚,一直闹到公公那里。 当时公公在家里很有威信,说一不二,这种威信来自于公公一直以他的丰厚收入,养活了全家子女,把孩子培养成人,家里人谁也不敢忏逆公公。 公公把母亲与父亲叫到一起,叫父亲跪在地下,向母亲道歉,并严格发令,不准谁再提离婚的事情,家庭暂时得到了保全,对于丝丝来说,这是她最希望的事情。 她觉得庆幸,她没有遭受这个分裂的家庭的后延的损害,孩子永远搞不懂两个人在一起还有感情一说,她只觉得父亲与母亲是两个最亲的人,以她为核心,她永远不会希望这一对同床异梦的共同体解体。 在丝丝的朦胧的印象中,一个是非常讨厌莎比,原因也是在这里,是莎比揭开了父亲,母亲不和的井盖,让矛盾爆发出来,虽然在培训班这段期间,与莎比有了一些沟通,丝丝更多地知道了莎比不应该承担那么多的责任。 但是,她心里的阴影并不是一时半会消除的,特别是上次莎比自作主张地为她介绍对象,让丝丝心底的怒气又一次萌发了。另一个丝丝就是非常崇拜公公。 公公是家里的天,那一阵,父亲与母亲闹离婚的时候,她一直生活在公公家,她同时好害怕,怕自己被爸爸,mama抛弃,但是仅仅用他的强制性手段,扫清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 这一点,丝丝感到特别的开心,她觉得有公公在,这里出什么事都不怕,后来公公在一次出门的时候,无声无息地就倒下了。退休后的公公还被聘到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当工程师,其目的,也是多挣一些钱。 毕竟家里子女多,而他们的生活境况大多数是下岗没有职业,生活逼迫他还需继续努力,公公就倒在门口的小巷中,一倒下就再也没有睁开眼来,公公去世后,黄河路那儿也呆不下去了,这里由于上海“中南海”的建造,把大量的老居民拆迁迁走。 直到2006年上海的最大的高官落马,才隐约见到这个上海“中南海”对旧有结构的潜在影响。这是后话,不提也罢。 ***御青花园小区不算太大,它已经融入了上海多如牛毛的如出一辙的这种住宅小区的汪洋大海中,小区的东边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