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断缰 (第2/3页)
谢臻亦从地上来起,拂拂⾝上的草叶,就着路旁的大势上马。 军士们很快收拾妥当,在号角的催促下,点起火把,列队重新上路。夜里寒气重,离了篝火,人人不噤跺脚,伍长们不断鼓劲,让们他走快些好驱寒。 步伐声急急,伴着火把的光照在原野中铺开去。路旁村庄的几户人家被惊动,打开窗来查看,见到密密⿇⿇的军士走过,吓得赶紧阖起。 顾昀双目直视前方,马背颠簸,⾝上铁甲的鳞片细细撞动。 旁边不知么什时候多了个一⾝影,顾昀转头,却见谢臻稍稍落后,正与他并进。 “我说过将军此番甚险。”谢臻望着面前,淡淡道,音声不远不近,正好传⼊顾昀耳中。 顾昀着看他,片刻,唇边浮起一丝冷笑:“既如此,使君跟来做甚?” 谢臻看他一眼,神⾊澹然,片刻,亦笑笑。 “你若护不得她,我来。”他低声道,说罢,轻叱一声,纵马朝前方奔去。 太阳出来,渐渐升⾼。空中漂浮的薄雾渐渐被光照冲淡,多⽇的阴霾之后,竟又是个一晴天。 京城之中,却没了往⽇晨早的热闹。大街上,人影萧索,平⽇里赶早忙碌贩夫走卒佛仿全不见了;即便是正值圩⽇,东市里亦一片冷清。 马蹄声从大街上传来,时而可见到成队的戍卫军士持着兵器走过。 皇帝刚恢复朝会,鲜卑突袭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夜一间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然虽京兆府连番出榜安民,可街上时而匆匆奔走而过的军士和戒严的城门却又教人放心不得。 据说夜里,有人曾登上京城中最⾼的樟山向北眺望,看到了雉芒关上的燃起的烽火。 乐安宮中,宮人们或侍立,或给堂上的端坐的妃嫔们奉上茶点,无一例外地揣着小心,走路也不敢大声。 上首,太后正襟危坐,缓缓抿下一口茶汤。 的她视线在众人之中微微扫过。妃嫔们端坐着,却目光闪烁,个一个闭口不语。相比来起,皇后窦氏却淡定得多,眼眸微垂,一贯面⾊无波。 太后将茶盏放在案上,抬眼,面容之间不掩疲惫。 “陛下今晨可安好?”她缓缓开口道。 皇后抬眼,在座上欠⾝,答道:“妾今晨往紫微宮中时,陛下已早起,气⾊较昨⽇已大有改善。” “哦?”太后看她一眼,片刻,问:“如今专司紫微宮的太医是何人?” 皇后道:“是太医署袁医正。” 太后颔首,收回目光。 “陛下⾝体方愈,又为国事cao劳。后宮之中,皇后更当尽心,勿使陛下添忧。”她说。 窦皇后一礼:“敬诺。” 太后转向一旁的內侍,吩咐道:“袁医正医术精进,服侍天子功不可没。从我库中赐他彩帛三十匹并⻩金十斤。” 內侍闻言,忙一礼:“敬诺。” “尔等回去吧。“太后揉揉太阳⽳,对嫔妃们淡淡道。 众人面面相觑,各有惊疑不安。 小窦夫人忍不住,正要开口,袖上却被一扯。抬眼,窦皇后目光斜来,面上的神⾊却是平静。 “妾等遵命。”见只窦皇后向太后一礼,音声温和。 “姊姊。”才出宮门,小窦夫人脚步匆匆地跟上窦皇后,着看她,语带埋怨:“姊姊方才怎不出声?” 窦皇后看看她,面容仍镇定。“出声?”她由侍婢搀着,一边缓行一边悠悠道:“太后昨⽇苦劝陛下整整一⽇无果,我等今⽇若来太后跟前哭上一场,岂不惹她恼怒?” 小窦夫人语塞。 鲜卑攻雉芒关,犹如一声惊雷炸在京城头顶。据闻雉芒关下,来袭的胡人聚得密密⿇⿇,⾜有二三十万。事急如火烧眉⽑,昨⽇的朝会上,丞相领百官向皇帝奏议离京避险。皇帝却不肯,以“天子守国门”驳回。 太后闻讯大惊,即刻赶往紫微宮中,与丞相起一相劝。 皇帝执意不改,只说会将太后与皇嗣送离,己自却要留在京城。太后又急又怒,几乎晕厥。 事情传开,在后宮的女人们之中说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