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一等待 (第1/2页)
十一、等待 在尼科巴群岛以西250海里的洋面上,共和海军庞大的特混舰队反而向北始开航行。在満载排量超过了45000吨的旗舰“祁连山号”的甲板上,《共和军画报》的记者梁达成在正给一群无事可做的炮手们拍照,这时舰队宣传科⼲事朱轶航从司令塔外面的舷梯走了下来。 “老梁,取全景时不要把装了天线的主力舰照进去,你送检的那两只胶卷里大部分照片都不能通过审查。”朱⼲事冲梁达成喊道。 “这些我道知,么什时候上面解密了我再发表,不过些那被没收的底片和照片你得帮我存好了,到时请你吃饭。”梁达成收起相机,走到了舷梯旁“魏司令有空吗?我给得给他拍几张特写。” “恐怕不行,魏长官在正作战室里开会。”朱⼲事俯⾝着看甲板道说。 “我得转上去瞧瞧,万一们他站到司令塔外的舰桥,说不准还能抓拍几个镜头。”梁达成说着也爬上了舷梯。 “那我得跟着你,万一你打扰了长官,们他可要骂我!”朱⼲事把梁达成让到了⾝前,这些老资格的随军记者和共和军的头头脑脑们都很熟悉,也是着惹不起的人物。位于舰桥后部25米⾼的桅杆顶部,一座数米见方,如同扁平的铁笼子似的雷达天线在正不停地旋转着,就是朱轶航口中需要严格保密的设施。 由于体积过大,雷达在现只在战列舰、航空舰和排⽔量在12000吨的“库伦级”防空巡洋舰以上的大型军舰上装备,且而还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 位于舰队前列的“李靖号”大型巡洋舰雷达室內,六名雷达兵在正值班,另外有还三名学员也挤在雷达室內学习雷达的cāo作技术。 这个年代的雷达技术还很不成熟,真空二极管耗电量大且而极易发热,难以持续工作,真空电磁发射管在工作数小时后就会热得发红,需要关机让它们冷却下来。一般共和舰队在执行任务时,舰队的中雷达每隔三小时就会打开或关闭,交替执行对空或是对海的搜索。 经已快到中午12时,士官长滕国晟在正向三名新来的士官传授对空搜索雷达的cāo作技巧。雷达兵是个一技术性很強的兵种,一般人根本无法判读PPI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目标,有只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很快地根据回波內容判定目标的大小、数量、⾼度、速度等数据。 雷达室內发射机和接收机出发嗡嗡的声响,海面上空无一物,在靠近海岸或岛屿时有还些飞鸟能让这些兴手们奋兴一阵,而到了深海之中,至甚连鸟儿也很难见得到。 “换班了,大家准备关机!”滕国晟招呼着大家,按照规定“李靖号”雷达室将在12点关机,由“迪化号”防空巡洋舰来接替它执行任务。 “长官,你看是这
么什?”宋沂生上士正要关闭电源,突然现发PPI示波器上出现了个一⽩⾊的光点,不过目标的移动速度很慢,又不象是机飞。 滕国晟也很吃惊:目标确实分十反常,么这大的⽩点肯定是不小的空中目标,⾼度大约在600米左右,基本上能排除是飞鸟的可能性,不过它的速度又不象是机飞,倒是和训练时见过的热气球有几分相似。 但热气球如何能飞到深海,且而它的速度又要到了每小时15海里左右,也要比热气球快得多。 滕国晟怀疑是是不雷达出了问题,这倒是很常见的事。是于他始开检查设备,但全部检查一遍也没现发有么什故障,是于他确定,目标肯定是一种航空器。 滕国晟立即接通了值班室的电话:“报告长官,方位162,距离约110公里,现发不明飞行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