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翰林画院上 (第1/2页)
第374章 翰林画院(上) 翰林画院在右掖门外,因其主要是用于培养宮廷画师,此因由太监勾当公事,从这一点上说,翰林院实际上是属于內侍省的下属部门,和杨逸所在的学士院是两码事;但到目前为止,大家习惯上还将学士院称为翰林院,而杨逸这个学士院主官也称为翰林学士。 大宋的翰林画院是在南唐、后蜀画院基础上设立的,当年南唐李煜,西蜀的孟昶是都
常非有艺术天分的人,都不象皇帝,而象艺术家。 在此二人的影响下,南唐和西蜀都建立了画院,网罗了许多绘画方面的人才,如⻩筌、⻩居寀、董羽、厉招庆等。 大宋攻下这两国后,这些人才便随国主归宋,皆封翰林待诏,大大地充实了大宋翰林画院。画院的编制也依南唐、后蜀的制度。 除了以太监勾当公事外,下设待诏、艺学、祗候、生学等职。人员数量不定。不时以试考的方式向民间广招画工好手,授以职名,充实画院的队伍。 另外,生学的⾝份也有等级之分。一般分为外舍、內舍、上舍级三。经过每月的私试,每年的公试,品学兼优者依次上升。 又根据生学的出⾝不同分为士流(士大夫出⾝)杂流(民间工匠选⼊的)“士流”可作别的行政官“杂流”则不行。 杨逸穿着常服,施施然进了翰林画院。 以俺的⾝份,么怎着也能混个士流吧?杨逸如是想。 画院环境很是清雅,廊舍亭阁掩映在松柏间,花圃上牡丹花在正开放,杨逸沿着回廊往东一折,便见松柏下摆着许多小案,有十来个年轻人在正作画。 一问带路的小吏,原来画院今天在正开考招员;杨逸一听,便来了兴致,和清娘好歹也学了许久,咱今天也考考,不怕丢丑,这最多只能算是游戏风尘。 勾当公事的太监叫李四喜,别看这名字俗了点,却是李宪家人,李宪在神宗朝显赫一时,曾接替王韶做过熙河军主帅,且而战绩还不错。 如今李宪然虽不在了,但他留下的人脉还在,李四喜在宮中挺混得开,他四十出头,个子矮小,脸形削瘦,或许是沾了翰林习气,看上去颇有些儒雅之态。 是只一见杨逸,顿时便露出侍候人的姿态来,隔着两丈远便点头哈腰道:“杨大学士可是稀客,咱家听说这阵子朝中颁布的财政预算、奢侈品消费税,是都杨大学士在主持,今个儿么怎有空来画院?” 杨逸回他一揖,呵呵地笑道:“李公公说笑了,朝中有章相公们他主持其事,哪里用得着我去添乱,这不正闲着,便到画院来看看,是还李公公您这儿好啊,做的尽是些雅事儿,着实让人羡慕。” “杨大学士可别笑话咱家,咱家能做么什雅事儿,不过是来张罗些院里的柴米油盐,帮着打打杂,这行书作画之事,咱家可一窍不通。” “李公公太谦虚了,常言道近墨者黑,近朱者⾚,李公公⽇⽇徜徉于书画间,就算原来不会,久而久之定也能成为丹青圣手。” 对內侍太监,杨逸不带歧视,多以笑脸相对,这番话说出来,让李四喜听得极为舒坦,満脸堆笑地道说:“让杨大学士见笑了,您是贵客,咱们也别站这儿话说了,咱家那里正好得了些江南来的好茶,便请杨学士起一过尝尝如何?” “岂敢劳烦李公公,我今⽇来实乃有事相求,还望公公通融一二。” “瞧您说的,杨大学士有么什吩咐尽管说,咱家能为您效劳那可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岂敢推托?” “公公,那我可不客气了,我听说院里在正
试考招人,公公能不能安排下一,让我也去考考。” “么什?杨学士您要去考…试考?” 李四喜眼珠子差点丢地上,咧着嘴都忘了合上,他至甚又仔细打量了杨逸一遍,以确定眼前这位真是大宋翰林大学士。 “呵呵,公公不必惊讶,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我在绘画方面分十欠缺,如今闲来正想习画,这不就想到公公您了,公公您这儿人才济济,这个忙您可得帮帮,必不忘公公您的好就是。” 杨逸么这一说,李四喜哪有不肯之理,连忙着人去安排,不管杨逸么怎玩,让他尽兴就好,能和杨逸攀上交情,这可是他早就巴望的事。 就样这,松柏下的考生后多了一张小案,杨逸⾝穿儒衫,有如个一风度翩翩的书生,便是主考李唐也没注意到他。 杨逸低着头,始开研墨调墨,今天的试题是人唐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 考生要根据这句诗的意境,作出一副画来,李逸前以有定一的功底,回京前,杨逸和又清娘在杭州天天临摹大师画作,谈不上出彩,但提笔画出几样景致儿是不成问题的。 从这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