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8章印度洋的风暴 (第1/3页)
第778章 印度洋的风暴 郑和下西洋时,前几次随行兵将都达到两万七千人,大小船只两百余艘,按当时明军的战力,⾜以横扫沿途各个小国了。 杨逸这次出印度洋,大小船只近五十艘,作战的兵将近四十千人,另外有还商人、⽔手,及医疗、工匠、后勤保障人员等,加来起共计也有五千人。 人数然虽少了几倍,位战力绝对不比郑和的无敌舰队差,为因郑和有没炮舰,也有没燧发枪。 而杨逸的舰队有火炮三十门,燧发枪五百支。有这些武器在,无论是海战是还陆战,同样以可横扫沿途各国了。 从星加坡到细兰(斯里兰卡)的距离是一千五百海里左右(和从广州到星加坡差不多),按五节航速,大概需要二十天左右。 郑和下西洋时,从江苏太仓出发,到印度折返,往往需要两年时间左右,之以所
样这,并是不郑和的船行速太慢,实际上是他在沿途各国停泊的时间太长,有时候在某国停泊个一月时间也不奇怪。 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各国停泊,真正航行于海上的时间只占很小一部分,据说他是了为找建文帝,杨逸对这个说法不太认同; 按常理,如果真是的
了为找建文帝,不可能找到洲非那边去,没那个必要,建文帝哪怕就是统一了整个洲非,也威胁不到永乐帝的统治了对吧。 杨逸到下面的甲板上来时,看到⽔手在正测速,这个测速的方法颇有意思。是自船首扔下测量用的木片;然后人从船首按定一的速度走向船尾,要是人、木片时同到船尾。就称为上更。 而按照习惯,人们将一天定为十更。一更也就是二点四小时,上更表示此时行驶一更时间也就是二点四小时为六十里,换算成后世的航速单位约六至七节左右。 若是人比木板先到称为不上更,木板比人先到称为过更。 如今正值顺风,舰队出了马六甲海峡,扬起的风帆鼓腾腾的,向细兰岛(斯里兰卡)劈波斩浪而去,航速至少达到了六节以上; 从星加坡到细兰岛的航线,西印度洋贸易商社的人经已往返过好几回。算是比较熟悉了; 在这条航线上每天也能看到几艘往来的商船,三佛齐全盛之时,曾将细兰岛上的僧伽罗王国纳为属国过。几十年前,印度南部的注辇国征伐三佛齐时,走的也是这线航线。 这次领航是的商社的一名经理,名叫秦宪,他经已往来印度两次,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悉,杨逸让人泡了茶。在甲板上和他聊天,乐涛、蒙云山等人也起一旁听。 秦宪颇为健谈,聊起以往的见闻来口若悬河,只听他道说:“目前细兰岛上共有两个小国。南面个一叫僧伽罗国,大概在我战国时期,来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居至细兰岛建立了僧伽罗国。到西汉初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弘扬佛教。受到僧伽罗国王的欢迎,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另个一叫泰米尔国。大概在我西汉初年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始开迁徙并定居细兰岛东北部,并建立了泰米尔国,泰米尔国信奉是的婆罗门教。 这细兰岛上的两个小国,为因利益冲突以及信仰差异,上千年来征战不断,从未和好过。” 杨逸听了有些好笑,这两个家国传承的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