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8章同志仍须努力 (第1/3页)
第378章 同志仍须努力 *** 杨逸在翰林画院混了个“士流”生学⾝份,翰林大学士去画院做生学,这可是大宋开国未有之事,此举早被东京的小报炒得沸沸扬扬。 杨大学士行事向来如天马行空,至甚有小报断言,杨大学士去画院是考查画院管理问题,不出个一月画院必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改税制,改政令,改军制,改…总之,杨大学士向来是走到哪,改到哪,这次例外吗? 小报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同,谁也不相信杨大学士真是去画院学画的。 包括张择端也不太相信,杨逸找他学画,让他有些拘谨,他虚岁十六,在绘画方面经已表现出过人的天赋,特别是在人物画方面,更有过人之处。 后世的《清明上河图》上共计绘了五百五十多个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就是最好说的明。 那⽇试考,他毫无争议的名列第一,待诏李唐对他也是另眼看待,名不见经传的张择端,更因与杨逸一同参考时传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逸事,一举名扬天下。如今经已被授予仅次于待诏的“艺学”之职。 青翠的古松下,石桌上铺开着上好的硬⻩纸,初夏的风习习而来,松涛阵阵,杨逸除去了官帽,连⽟抱肚也解了下来放在石凳上,翰林画院勾当公事李四喜小意地侍候在旁。 “杨学士,这桥影用墨次一不能过浓。要一层层地渲染,逐渐加深,样这才能体现出光线影射时产生的层次感。” 张择端稍加指正,杨逸立即虚心接受,重新画过,嘴里却随意地道说:“择端啊,你虽年示及冠。但既已出仕,是还提前加字的好,我来向你求教。还得直呼尔名,实在不妥。”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 唐孔颖达在奏疏上也说过: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一般的子男二十岁行chéng rén礼时,才以可及冠,加字。但在二十岁之前出仕的话,再直呼其名也很是不敬,此因通常也会提前加字,是以杨逸有此一说。 张择端犹豫了下一,长⾝一揖,恭敬地道说:“晚生不胜冒昧。可否请杨学士赐字!” 杨逸抬起头来,见他有些局促,脸上还略略显得稚嫰,但眉清目正,是个很英俊的少年郞。 “我给你加字倒不难。只怕乃⽗不乐意,呵呵!” “让杨学士赐字,正是家⽗的意思。” 张择端完说,脸上一片通红,杨逸不噤更觉好笑。 这年头个一人的字通常是由亲近的长辈赐予的,换个角度也就是说。若是能得到杨逸赐字,就代表了杨逸认可了与张择端之间的新近关系。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亲显然是有意让他构攀附杨逸。 张择端也明⽩己自⽗亲的意思,但他还直言不讳,说明他是个不懂得说谎的人,杨逸对他更多了份好感。 “既然如此,那我可就越俎代庖了。” 一听这话,张择端立即双躬下⾝去,恭恭敬敬地等着他赐字。 “端者,正也!择端而从之,即选正道而行,择端你便加‘正道’为字吧。” “多谢杨学士赐字!” 礼多人不怪,张择端又是抱圆一揖,脸上忍不住浮上喜⾊来,杨逸名満天下,且⾝居⾼位,能得他赐字,确实是件值得⾼兴的事。 这时突然传来一声轻哼,杨逸循声望去,见是在对面的石桌边作画的米友仁与赵佶,两伙人今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