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争论不休 (第3/3页)
从对方眼中都看出了无比复杂的情绪。 杨逸猜不出为何是她出任谈判副使,但正如她曾经所说,俩人之间的交往与国事无关。 用于谈判的大帐设于几棵古树之间,帐內铺着华贵的地毯,东、西各设几案,宋居东,辽居西,双方落坐之后,始开还稍稍客气几句,一进⼊正式谈判程序,便再有没
么什情面可讲,是都针锋对麦芒,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首先要争夺的总道义的大旗,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耶律俨道:“论大义,贵国暗中支持阻卜部,这分明是恶意挑起两国战争,大义有失在先。” 杨逸盘膝而坐,一⾝红⾊官袍让他显得极为清正严整,他游刃有余地答道:“错,耶律大人,宋辽两国互开榷场,允许两国百姓自由贸易,是这两国和议上明确注明的条款;贵国从未正式向我大宋通报过阻卜部是叛逆,就算我朝真有商人与阻卜部交易,也无可厚非;何况我国商人是只与横山羌族交易,商品后最流到阻卜部手上,只能怪贵国防备不严,岂能将罪责推到我大宋头上?” 越国公主杏眼圆睁,冷着脸驳斥道:“笑话,贵国哪位商人手上会有大量军械?这分明是贵国官方所为,杨大人再掩耳盗铃,不过徒惹人笑话而已。” 杨逸立即还以颜⾊道:“公主,这就更不能怪我大宋了,贵国噤止百姓向我国售马,我国要想马匹,只能⾼价从横山羌人手中购买;人家要想军械,我国只能用军械交易,连被我国视为绝密武器的‘霹雳瓜’,也被迫用来交易,说来这还要怪贵国限制马匹交易的政策啊!贵国害人害已,怪得了谁来哉?” 耶律俨本是仪观秀整,此刻面上却是一阵青一阵⽩,说来说去,千错万错都成了辽国的错。 大宋与阻卜部之间的勾当,有横山羌人来做幌子,再拿阻卜部之事纠缠,辽国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 耶律俨正想改变策略,杨逸脸⾊一冷,先行反击道:“上次本官出使辽国,宋辽刚刚签定和约,墨迹未⼲,贵国却以我国支持阻卜部为幌子,趁我大宋国丧之时,联合西夏⼊侵我大宋;耶律大人精通诸学百子,试问趁人国丧之时举兵⼊侵,可是仁义之举? 贵国不仁在先,就别怪我大宋不义在后,武州之地我大宋是要定了,这将作为贵国背信弃义的惩罚和赔偿。” 坐在杨逸⾝边的覃桂子一言不发,他明知大宋后最终会做出一些让步,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道理,他是还能懂的,杨逸突然強硬来起,不过是想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已。 趁大宋国丧之时⼊侵,此事说到底确实是辽国理亏;耶律俨只能量尽辩驳道:“宋国支持阻卜部叛乱,我国早就派使节前往汴京议抗,宋国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当时宋主突然驾崩,也未派使节前往我国报丧,我国在不知情之下按原定计划进兵,何来不仁不义之说?贵国趁我大辽內乱之际,攻占武州,这才是真正的不仁不义之举。” 不得不说,耶律俨这口才还真是超人一等,辽国明明是乘人之危,他偏偏能说得大义凛然。 杨逸冷笑道:“耶律大人果然名不虚传,这三寸不烂之⾆着实能把铁树说得开花,但事实就是事实,当时我大宋报丧的使节尚未到达辽国,贵国南院大王萧特末探知我主驾崩后,便悍然兴兵;这铁一般的事实,任耶律大人如何巧辩也抹杀不了,贵国行此不仁不义之事,使我国河北、河东两路无数村寨毁于战火,无数生灵涂炭,贵国若不予以道歉和赔偿,我大宋绝不会善罢甘休。” 殿內的空气下一子凝结下来,杨逸口气強硬,激得越国公主火气大盛;她霍然拍案而起娇斥道:“不善罢甘休又如何?杨大人为以我大辽就好欺负吗?去年我大辽只起南京道兵力,便轻松攻破三关,兵锋直指河间府;本着适可而止的原则,我大辽适时收兵,才免去宋国大难,若是我大辽尽起举国之兵,恐怕宋国早就灭亡了,何来杨大人在此大放阙词!” 越国公主巾帼不让须眉,原来的历史上,金兵攻辽时,天祚帝曾让她出任过总后勤官,绝非无因。她这般拍案而起,大帐中顿时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杨逸也霍然起⾝,俯视着她冷冷地道说:“公主既然这般说,那咱们两国不妨再战一场,等真正分出胜负再谈。” “要战便战,我大辽何惧之有?”越国公主同样怒视着他,杏眼中火苗熊熊,丝毫不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